“敦煌女兒”樊錦詩:一生守望 青春無悔
2019-01-08 10:04:51
admin
“轉(zhuǎn)眼55年了,敦煌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我白天想的是敦煌,晚上夢到的還是敦煌。我今年80歲,能為敦煌做點事,無怨無悔?!狈\詩說,自己半個多世紀圍著莫高窟轉(zhuǎn),絲毫不覺得枯燥,“因為它值得我這么干”。
耄耋之年的樊老精神矍鑠,手里拿著21頁的講稿,是經(jīng)她幾日反復修改定稿?!拔以敢夂湍贻p人交流,我喜歡回答他們的問題”,與平日面對媒體采訪要求的“拒絕臉”不同,她期待與大學生的交流。2個多小時時間,她用樸素的語言講述了75年來莫高窟的變化,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的“跨越式發(fā)展”。
我們都是“自投羅網(wǎng)”:從滿目瘡痍的莫高窟說起
1944年,國立敦煌藝術(shù)研究所成立,常書鴻任所長,結(jié)束了莫高窟約400年無人管理、任憑破壞和偷盜的歷史。
“當時滿目瘡痍、破敗不堪,研究所成立后,幾代人扎根大漠、勇于擔當、甘于奉獻,他們都是大學生,從大城市里來到什么都沒有的莫高窟,一待就是一輩子”,樊錦詩笑稱“他們都是自投羅網(wǎng),我也是”。她說,還有最重要的是開拓進取。以上四個成語16字,便成為一代代敦煌人傳承和堅守的“莫高精神”。
新中國成立后,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敦煌石窟,針對莫高窟的壁畫和彩塑病害、崖體風化和坍塌、風沙侵蝕等威脅文物安全問題,開始了初步搶救性保護。
世界眼光看敦煌:從“跟跑、并跑到面對面交流”
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,敦煌研究院抓住改革開放機遇,在全國文物界首開國際合作先河,與美國、日本、澳大利亞、英國、法國、意大利、俄羅斯的科研機構(gòu)、高校、社會團體、政府、企業(yè)、友好人士等合作課題研究、舉辦展覽、進修學習、互訪考察等。
樊錦詩說,國際合作領(lǐng)域從最初的石窟本體保護、人才培養(yǎng)、壁畫數(shù)字化,拓展到石窟預防性保護、遺產(chǎn)地管理、敦煌學研究、文化交流弘揚等各個領(lǐng)域?!爱敃r有人罵我們是崇洋媚外,事實上那時世界上很多國家有文物保護的經(jīng)驗和技術(shù),我們不懂就要向人家學習?!彼f,國際合作經(jīng)歷了從最初的“跟跑、到后來并跑,現(xiàn)在老外來和我們面對面坐下討論和交流”。
近40年的國際合作,不僅解決了敦煌的很多保護難題,也為研究院培養(yǎng)了一大批人才。
樊錦詩從一個“只想做好考古專業(yè)”的女孩,到后來走上管理崗位,“門外漢”不停地學習,長期堅持邊干邊學,比如負責編寫莫高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材料時學習國內(nèi)外文化遺產(chǎn)的法律文件。她說,逐漸明白了,要搞好敦煌,一定要站在國家和國際的高度、世界的角度,做好敦煌工作。
1月6日,“改革先鋒進校園”走進西北師范大學,邀請“百位改革先鋒”人物之一、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在西北師范大學作宣講。圖為宣講報告會現(xiàn)場。
1月6日,“改革先鋒進校園”走進西北師范大學,邀請“百位改革先鋒”人物之一、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在西北師范大學作宣講。圖為宣講報告會現(xiàn)場。
40年風雨:科技保護漸入佳境 保護開放齊頭并進
在中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法規(guī)和規(guī)劃建設、頒布《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》、首開國際合作先河、文物本體及賦存環(huán)境進入科學保護、建數(shù)字敦煌檔案使世人共享敦煌藝術(shù)、建成最大的敦煌學研究實體、創(chuàng)新旅游開放和保護管理模式、持續(xù)加強人才隊伍建設……改革開放的40年,保護敦煌進程進入“快進模式”,一次又一次引世界矚目。
“我常常想起這個還沒做,那個還沒做,就會冒出一身冷汗,這么一座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,在我的手里,如果有什么閃失,我就是罪人”。樊錦詩說,1979年開放之初,一年約有一兩萬游客,后來游客數(shù)增長驚人,狹小的洞窟脆弱多病,如何解決旅游開放和文物保護的矛盾,她想了整整兩年。
最終,敦煌研究院創(chuàng)新設計了“數(shù)字電影+實體洞窟”預約參觀方式,并確定莫高窟日游客最大承載量。樊錦詩說,為實現(xiàn)莫高窟旅游開放新模式,花了10年時間,制作了球幕電影《千年莫高》和《夢幻佛宮》,并建設莫高窟數(shù)字展示中心,2014年終于落成,實施參觀新模式。
樊錦詩坦言,一路走來,困難重重。
她曾有過“三急”,既急敦煌石窟寶貴又脆弱、又急人才斷檔、還急與愛人分居19年?!稗k法還是比困難多,我也焦慮過,失眠了、心臟病也有了,但是值不值得?我都80了,心臟病算什么呢,也就無所謂了?!彼f,自己也不是開始就一頭扎進莫高窟,而是后來留下來,時間越久越覺得為它做事值得。“這50多年非常值得”,她反復地說。
源自:中國新聞網(wǎng) 編輯:劉薛梅